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慕尼黑协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慕尼黑协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世界上之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国家是?

原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部,是1918年10月28日至1992年12月31日存在的共和国。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与斯洛伐克联合,于1918年10月28日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代表在慕尼黑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慕尼黑协定的标志?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慕尼黑协定的意义?

慕尼黑协定全称《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是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纳粹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的条约。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

《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意义:标志着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协定使捷克斯洛伐克丧失了1.1万平方英里的领土、360万居民和1/2以上的经济资源,丧失了捷作为边境地区安全屏障的防御要塞,破坏了英、法在东欧的同盟体系,加强了纳粹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慕尼黑会议,罗斯福为什么送张伯伦“好人”二字?

1938年10月1日凌晨5时38分,历史上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时刻。在这一时刻,英国的赫斯陆机场上人山人海,人们都在目睹着一架飞机的着陆。

飞机上的主人,乃是英国首想张伯伦。众所周知,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张老头跑到慕尼黑与魔鬼希特勒打交道去了。现在,会议总算开完了,张伯伦走出机舱,激动地向在场的众人挥舞着他手中的文件,高呼:“到手了,我把它搞到手了。”

人群向着文件欢呼。除了欢呼,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言辞才能准确表达对首想的感情,首想三次与魔鬼打交道,英雄啊。正在这当口,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走上前去,拿出了美国总统罗斯福拍给张老头的电报,并请首相猜测电报上的内容是什么。张老头憨憨的说:“他当然是在代表上帝祝贺我。”

哈利法克斯展开电报,大声念道:“好人。”

张老头催促说:“继续念啊!”

哈利法克斯说:“就这俩字。”

张老头拿过电报,一看确实如此。“好人”后面的署名很长: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罗斯福的电报,给了机场人群以灵感,他们开始有节奏的呼喊:“好人,好人,大好人!”

英国首想张伯伦从此正式成为好人!当然了,后来剧情的发展,让这个好人几乎成为历史上的笑柄,类似中国宋襄公那样的笑柄。

扪心而论,张老头确实是好人。其一,老头一辈子没坐过飞机,可为了人类和平,三次冒着生命危险坐飞机。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国际帝国主义精神啊!其二,老头在会上,确实为了捷克的利益而尽了力。当苏台德区被决定割让给德国,希特勒要求捷克人从苏台德区撤退,任何现有设备均不得破坏,甚至农民的的牲畜能不能带走都要讨论时,商人出身,担任过财政大臣的张老头激动得大声质问希特勒:“难道这是说,农民在离开他们的家园时,人被赶走,家畜反而要留下吗?”虽然希特勒吼了一嗓子吓得老头再也不敢吭了,但是老头毕竟为了捷克人的利益有所表示嘛。

遗憾的是,张伯伦遭遇希特勒,相当于好人遭遇魔鬼,结局当然不妙了。一句话,历史舞台上,好人不得好报啊!当后来整个历史都在对着张伯伦窃笑的时候,我是笑不出来的。因为我觉得,我没有窃笑的资本,很简单,即使是象张伯伦这样遭人窃笑的首相,我也没有福气遭遇上啊,至少这样的首相,心中敬畏的是生命!

做人的更高境界,就是对生命的敬畏。按此标准来看,中国历史里的伟人,有几人能达此境界?所以,别人笑的时候,我们是没有资格陪笑的,顶多苦笑两声算了!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定离不开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压制;如果说德国的咄咄逼人和极度膨胀的野心,也一定离不开英、法等国的妥协和绥靖,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

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在一战后被协约国扶持起来的小国,在二战爆发前又被无情地抛弃,甚至在决定自己国运的会议上被排除在外,不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而大国出卖盟友,力求自保的人间丑剧却没有结束,愈发地鼓动了德国人的野心。

[慕尼黑协定]世界上第一个以经济法命名的国家是?

慕尼黑会议牵动着整个欧洲,人们更渴望和平。

1938年的欧洲局势,由于德国的肆意吞并与扩张,引发了各国的担忧和不安。在捷克(简称)的强硬态度,以及英、法、苏三国严厉的警告下,德国暂缓了进攻捷克的计划,进而以召开慕尼黑会议,商定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归属问题。

经过一战的人们,实在是太渴望和平了,以至于会议的召开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因为能坐下来商谈,就有和平的希望。当英国首相张伯伦接到会议邀请时,下议院的议员们热烈欢呼:“和平又有希望了”,并与张伯伦握手,预祝会谈成功。

无独有偶,法国总理达拉第也受邀前往,并在法国人高呼“和平”口号的簇拥下,登上了前往慕尼黑的飞机。然而,在英国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极力反对,他就是丘吉尔,“捷克怎么办,难道没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吗?”然而,没有人理会他的意见。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张伯伦,发来了一封只有两个字的电报:好人。表面上是对其个人性格的赞美,其实也是在暗讽张伯伦不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说白了,就是“好人”不配当政治家,过分的感情用事,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慕尼黑协定》达到了德国的目的,英、法两国同意割让捷克苏台德地区。令人愤怒的是,作为当事国的捷克却被排除在外,分明是对英、法两国的侮辱和讽刺。丘吉尔对张伯伦说道:“在战争和耻辱之间,你选择了耻辱,但不会阻止战争”。

然而,就是这份耻辱的《协定》,得到了英、法两国上下的支持,张伯伦和达拉第回国时,就像凯旋的英雄一般,受到了人们热烈欢迎,为再次获得和平而欢呼。可怜的捷克不但被盟友出卖,而且被抛弃得毫无尊严可言,人的劣根性展露无遗。

《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1938年的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与伦敦和巴黎热烈气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捷克上下一片忧伤。不仅失去了苏台德,而且在德国的支持下,波兰和匈牙利乘机又瓜分了捷克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如今的捷克丧失了75%的煤、80%的工业,一夜之间被瓜分得濒临破产,却毫无挣扎的力气,不能不说是小国的悲哀。但对于德国,这是继吞并奥地利之后又一重大胜利,特别是对德国元首来说,《协定》所带来的成果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消除了入侵捷克的最后防线。苏台德在与德国接壤的群山中,依托有利地形修筑了德捷边境上最坚固的防线。如今,苏台德回归,预示着捷克将无险可守,成了“无骨的肥肉”,对下一步占领其全境,清除了最后的障碍。

其次,瓦解凡尔赛体系。由于法国对捷克的漠视,以及所表现出的无能,先前与其结盟的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不再相信法国有能力保护他们,纷纷向德国靠拢。这也是二战中法国遭到入侵时,他们束手旁观的根本原因,凡尔赛体系全面瓦解。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对英、法两国失去了信心。如果单凭实力讲,在欧洲能抗衡德国的只有英、法、俄三国,如果团结一致是完全有能力遏制德国的。事实上,在多次的欧洲危机中,三国的集体干涉,确实是德国不敢造次的理由。

但《慕尼黑协定》,将最有实力的苏联排除在外,使其对与英、法两国建立安全合作机制,彻底失去了信心。同时,也为日后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埋下伏笔,从而达到了在战略上,瓦解欧洲大国之间合作的可能。

当然,对其个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胜利。《协定》的签订,让反对派哑口无言,因为事实证明,没有人在对局势的判断上,比得过元首的“战略眼光”。更由于一次次的冒险成功,德国民众简直将其当“神”一样膜拜,独裁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938年,纳粹党扩张崛起,英法绥靖所造成的后果?

1933年,德国举行大选,希特勒当选为德国总理。希特勒上台,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疯狂的扩军备战,大肆向外扩张。面对德国人的步步紧逼,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以致于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恶果。那么英法为何要采取绥靖政策?

之一,之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极具破坏性的战争,战争对英法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英法在战争中几乎损失了一代人,国力也受到严重冲击。英法国内几乎没有人愿意再打仗,反战情绪非常高昂,英法 *** 对战争畏惧如虎,特别是 *** 领导人提都不敢提。谁敢重启战争无异于政治自杀,甚至可能会遭到物理消灭(刺杀),因此英法宁可姑息养奸也不愿意和德国火拼。

第二,执行绥靖政策更符合英法利益。对于英国人而言,英国人向来奉行大陆平衡战略。一战后德国被削弱,奥匈帝国崩溃,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头独大,因此英国需要扶持德国来制衡法国。事实上,德国人破坏凡尔赛和约扩军备战恰恰是从英、德签订《英德海军协定》开始的,英国人是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对于法国人而言,作为德国的邻国,一旦开启战争,法国必然首当其中,成为更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所以法国人也不愿意去招惹德国。

第三,英法低估了德国人的野心。英法认为德国人只是想夺回一战前失去的权益,只要英法满足德国人的要求就能安抚住德国,加上英法在德国周围布置了严密的防御封锁体系,英法认为德国人是翻不了天的。可是英法没想到的是德国人不仅突破了包围,还把包围圈里的所有国家都给干翻了,尤其是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连一点作用都没有发挥。

第四,德国人吞并奥地利走的是合法程序。奥地利人其实就是德国人,奥国全体居民投票同意合并,而苏台德本来就是德国的,他们要求和德国合并,英法也很难阻止,毕竟德国不仅有大棒还有民意。

第五,英法执行绥靖政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想要祸水东引,利用德国人来对付更危险和邪恶的苏联人。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所以英法对德国宣而不战,故意纵容德国吞并波兰,和苏联人直接相对,促成了苏德战争。

当时欧洲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一下。我把前因后果与读者作一个分享!

虽然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中被割走了八分之一的士地,且失去了所有的海外领土,先天条件比帝国时期拉下了好几个档次。带随着奥匈帝国的分崩离析。以及红色苏联的脱离欧洲资本主义正义。德国的四周只剩下了人口和工业潜力。都远远不足,自己一帮小国。根本不足以成大器。

而随着德苏两国在纳帕洛条约中的握手言和。更是使得德国的陆地形式反而比之以前的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了极大的改善,被法国竭力扶持,放在东方牵制德国的波兰,就首当其冲的处在两个大国的夹击之下。这个在大战结束后才得以独立的国家与德苏两国都有着深重的积怨,德苏联合使得其连自保都成问题。更别论在东线牵制德国了。

在波兰反被苏联微压难以西顾之际。唯一能让法国用于签字德国的。就只剩下东南面的捷克斯洛伐克了。然而,就算是这个国家继承了,昔日奥匈60%的工业,但它的人口和国土面积都较那个庞大的二元帝国差距悬殊;而奥匈崩溃后所因为各国独立而产生的林立关税壁垒,令这个(穷兵)很难真正的《武》起来的!因此,这个国家对德国的牵制也相当有限!

希特勒非常聪明😄的,通过不流血的方式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并将这把放在德国侧翼的刀抽出、成为自己征战世界的助力!

至于法国和比利时,也同样只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法国在战争中受到的创伤尤甚于英国🇬🇧,近170万人的死亡和430万人的伤残,对于战前总人口还不到4000万人的国家来说简直是灾难性的。

整整一代精壮的男性在西线堑壕的绞肉磨盘中死绝,法国为戴上这个胜利者的光环而流尽了鲜血!

而德国🇩🇪虽然也蒙受了巨大的伤亡,且在战后饱受割地赔款之欺凌,但其本土工业构架却并未遭到破坏,仍旧保留下昔日那个冠绝欧洲的薪火潜力。只要能够有一段稳定的发展时期,德国🇩🇪在经济和工业总量上重返巅峰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可以肯定的说,德意志必将在这个有利的欧陆形势中重新崛起,并再度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盛的国家!

对于英国来说,谁也没有预计只会进行3……5个月的战争,最后竞然在残酷的消耗和对峙中持续了4年,这直接导致日不落帝国的百年积累灰飞烟灭,并被新崛起的美国毫无任何悬念地挤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这就是当时英法两国,为什么要开展绥靖政策的真实写照!在经济和工业都受到重创的情况下,完全是用无可奈何的眼光,看着德国🇩🇪在飞速的发展!

战争的破坏力远远大于,国家的生产发展力!和平!才是这个世界发展的良药!

绥靖政策是指对侵略不加 *** 、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英国、法国、美国等为代表的国家姑息纵容战败的德国恢复扩张、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国内革命的打手。1938年的慕尼黑阴谋将“绥靖”推向了顶峰,造成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被德国侵占的既成事实。继而,欧洲陆军之一强国的法国沦陷,到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随之破产。

之一次世界大战中欧洲各国遭受严重创伤,战后经济恢复缓慢,以英法两国为代表的国家急需恢复经济,虽说法国被称为欧洲之一陆军强国,但其经济低迷,政局不稳,内阁频繁更换。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上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博弈,而此时的美国也不愿看到新兴的苏联的壮大,便与英法一道,密谋以牺牲小国利益,将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又可称之祸水东移)。

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经济大幅下滑,军费不断减少,军费的减少导致了军队的衰弱,进而对德国控制随之削弱,德国趁机开始突破《凡尔赛条约》,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强大和影响,也把德国当作反对和阻止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权后,英法等国姑息和纵容德国的对外扩张,竭力把苗头引向东方的苏联。一战之后的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也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自我膨胀和对外侵略扩张,先后有1931年日本主动挑起九一八事变。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公然扩军备战。英、法、德、意四国秘密签署《慕尼黑协定》,英法绥靖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德意日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迫对德宣战,绥靖政策走向失败,然后是法国一个月战败,英国逃过英吉利海峡。

世界迫近了战争边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慕尼黑协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慕尼黑协定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cjzx/204.html发布于:2024-08-09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有 2 条评论,591人围观)
网友昵称:上世笑眸
上世笑眸V游客 沙发
2024-08-09 23:27:57 回复
,给了机场人群以灵感,他们开始有节奏的呼喊:“好人,好人,大好人!”英国首想张伯伦从此正式成为好人!当然了,后来剧情的发展,让这个好人几乎成为历史上的笑柄,类似中国宋襄公那样的笑柄。扪心而论,张老头确实是好人。其一,老头一辈子没坐过飞机,
网友昵称:寻找一种归宿
寻找一种归宿V游客 椅子
2024-08-10 02:09:48 回复
民众简直将其当“神”一样膜拜,独裁统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