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讵可待是什么意思

1、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意思是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良辰讵可待出自陶渊明(魏晋)《山海经·其十全文》: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2、意思是: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出处:魏晋时期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原文节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3、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到底的意思是:只是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了!精卫鸟衔着小木石,将要用它去填塞东海。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头被砍掉,猛志却依然常在。活着已经毫不畏惧,死去也决不反悔。只留着昔日的壮志,复生哪又可期待。

4、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待,等待。此句的意思是“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又岂能等待的到。文中引用的两个典故是:精卫填海 刑天与帝争神的神话传说 两个典故表现了:先民勇敢坚韧的品格,不畏强权、虽死无悔的反抗精神。

5、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翻译: 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原文是什么?应该如何理解?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的原文如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对这首诗的理解如下: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赞颂精卫填海和刑天舞干戚的神话故事,体现了诗人对不屈不挠、反抗到底的精神的赞扬。

“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对举。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

《读山海经》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作,共十三首,本诗为其中第十首。《山海经》记载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与地理异物,其中包括精卫和刑天这两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精卫是古代神话中的鸟名,传说她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溺水而亡,死后化为精卫鸟,日复一日地衔木石填塞东海。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由陶渊明创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描述了灵草在片刻之间迅速繁茂生长的情景,这不仅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叹,更是对生命力旺盛的赞美。他将灵草的生长与车马的奔忙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万物生长规律的思考。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晋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读山海经十三首 其十 晋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读山海经·其十关于“同物”的理解 坤之涯 关于“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一句,有的认为,上句言生时,下句言死后,“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化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然而这样理解,未必符合作者的原意。《说文解字》云:“物,万物也。

陶渊明《读山海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1、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译文】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鉴赏】陶渊明对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

2、《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白话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3、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系列:古诗三百首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4、陶渊明真算得上会读书、善读书的人.◇古诗大意精卫口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5、赏析 :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事,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读山海经》古诗的原文赏析

《读山海经》作者为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译文】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白话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系列:古诗三百首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②,绕屋树扶疏③。众鸟欣有托④,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⑤,频回故人车⑥。欢然酌春酒⑦,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⑧。泛览周王传⑨,流观山海图⑩。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释]①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之一首。

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文末有白话翻译)【注释】〔精卫〕鸟名,传说它是炎帝的女儿,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常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其事迹见《山海经·北山经》。〔刑天〕一作刑夭,兽名。

关于良辰讵可待和良辰讵可待 晴空蓝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msdr/126140.html发布于:2025-01-31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有 4 条评论,18人围观)
网友昵称:古佛孤灯
古佛孤灯V游客 沙发
2025-02-01 02:39:35 回复
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3、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到底的意思是:只是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了!精卫鸟衔着小木石,将要用它去填塞东海。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头被砍掉,猛志却
网友昵称:何以笙箫默
何以笙箫默V游客 椅子
2025-01-31 18:55:40 回复
流观山海图⑩。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注释]①这组诗共十三首,这是第一首。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 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 良辰讵可待。(文末有白话翻译)【注释】〔精卫〕鸟名,
网友昵称:心愿便利贴
心愿便利贴V游客 板凳
2025-01-31 20:53:01 回复
,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白话释义: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3、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系列:古诗三百首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
网友昵称:娇柔
娇柔V游客 凉席
2025-01-31 17:59:29 回复
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译文】精卫衔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读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