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终日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浮云终日行”的下一句是:“游子久不至”,诗句出自唐代杜甫所著的《梦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终日行”全诗 《梦李白二首·其二》唐代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全文: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翻译: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全诗为:“浮云终日行,风吹原野阔。”诗句解析一:浮云终日行 “浮云终日行”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现象。天空中的浮云整日飘动,象征着事物的无常和人生的漂泊。浮云的形态多变,既代表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浮云终日行的下一句是“别离经死地”。 该诗句出自文天祥的《江行第租渣盯八十六》。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浮休道人,是宋代的文学家。 他出生于1236年6月6日,逝世于1283年1月9日,是汉族人,出生地在吉州庐陵。

杜甫写过的关于李白的诗句

1、《赠李白·七绝》 杜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2、《赠李白》杜甫创作了15首诗赠予李白。这些诗作包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八仙歌》、《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等。《春日忆李白》杜甫在春天时写下了《春日忆李白》,表达了对李白的怀念之情。

3、杜甫写过哪些写李白的诗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这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东都遇由翰林供奉被放的李白时所作。

4、杜甫给李白写了15首诗。分别是:《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八仙歌》《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不见》、《昔游》、《遣怀》。

浮云终日行,(下句、全诗)

“浮云终日行”出自唐代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终日行”全诗《梦李白二首·其二》唐代 杜甫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浮云终日行”的下一句是:“游子久不至”,诗句出自唐代杜甫所著的《梦李白二首·其二》“浮云终日行”全诗 《梦李白二首·其二》唐代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全诗为:“浮云终日行,风吹原野阔。”诗句解析一:浮云终日行 “浮云终日行”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自然现象。天空中的浮云整日飘动,象征着事物的无常和人生的漂泊。浮云的形态多变,既代表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的全诗是:行舟久未果,游子常愁苦。浮云若问归期近,欲语还休思故乡。解释如下: 诗句背景 这首诗描述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由于种种原因,游子长时间无法回到故乡,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愁。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注释 浮云整日飘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关于浮云终日行的下一句和浮云终日行的下一句是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msdr/126831.html发布于:2025-02-02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19人围观)
网友昵称:依稀故人在
依稀故人在V游客 沙发
2025-02-02 10:19:49 回复
哪些写李白的诗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这是天宝三载(公元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