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简介100字
1、詹天佑为国名与利: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毅然谢绝了邀请。
2、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自幼勤奋好学,曾任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联齐抗秦,但遭贵族排挤,被放逐。公元前278年,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屈原对前途失望,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董存瑞,1948年5月在解放隆化战斗中,任爆破组组长,成功炸毁敌军暗堡,为部队开辟前进道路,年仅19岁壮烈牺牲。
3、杨靖宇在21岁时投身革命事业,展现出坚定的爱国信念。 1940年初,面对日军的围困和重伤的折磨,他坚韧不拔,甚至以棉衣中的棉花和冰雪为食。 日军曾劝降杨靖宇,但未能成功。在无情的乱枪中,这位英勇的抗日将领以35岁的生命英勇牺牲。
求顾炎武生平简介
顾炎武,原名绛,字忠清,明亡后改名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被称作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晚年侧重经学的考证,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
顺治十一年(1654年)春,顾炎武迁居南京神烈山南麓。山川依然而人事全非,颇有不胜今昔之感。顺治十二年(1655年)春季,顾炎武回到家乡昆山,秘密处决陆恩,而叶方恒又与陆之婿勾结,私下将顾炎武绑架关押,并迫胁顾炎武,令其自裁。
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学者。他出生于明朝末年,经历了社会的巨变,对于社会政治、学术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顾炎武一生致力于著述与研究,其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炎武的生平 顾炎武,本名宋琰,字心斋,后更名炎武,号亭林遗民。
顾炎武( 1613 — 1682 ),初名绛,清兵破南京,更名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清顺治二年(公元 1645 年),清兵南下,为敬仰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的忠贞品格,他更名炎武,字宁人。顺治七年,为避害曾化名蒋山佣。因家乡有一亭林湖,故人称亭林先生。昆山(今属江苏)人。
顾炎武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1、另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浮华空谈,是顾炎武思想和学术的显著特征。顾炎武从不把自己关在书斋里,做空疏玄虚的学问。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每到一个地方,就向一些老兵退卒或乡里父老请教,以确凿的真知,纠正书中的讹误。
2、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是当时及后世许多文人的榜样,梁启超先生很敬慕顾炎武,称他为“人师”。顾炎武有如此成绩除开他本身就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还与他的潜心苦读分不开。小时候他温习经书的时候,一般人家就请一个夫子教习,顾炎武有四个。
3、顾炎武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他满腔热忱,“思有所建白”(吴映奎《顾亭林先生年谱》),撰成《军制论》、《形势论》、《田功论》、《钱法论》,即著名的“乙西四论”,为行朝出谋划策,针对南京政权军政废弛及明末种种弊端,从军事战略、兵力来源和财政整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
4、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 顾炎武的世界观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他认为:“盈天地之间者气也,气之盛者为神,神者天地之气,而人之心也”[1];又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非器则道无所寓。……虽孔子之天纵,未尝不求之象数也。
5、郭英德(《明清文学史讲演录》):作为“人师”的顾炎武,在道德理想和文化实践两方面,都为后代读书人树立了不朽的人格典型。 沈德符(《明诗别裁》)评:肆力于学,……无不穷极根柢,韵语其余事也。然词必己出,事必精当,风霜之气,松柏之质,两者兼有。就诗品论,亦不肯作第二流人。
关于顾炎武简介和顾炎武简介及作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msdr/129245.html发布于:2025-02-0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