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石秀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石秀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论胆大心细加勇猛,石秀和武松谁更胜一筹?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
本想列举证据,全面回答这个问题,但是看了大家在上面的回答,觉得没必要了。因为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网友们大对《水浒》原文中关于行者武松和拼命三郎石秀的故事和描写已经进行了充分挖掘、整理和分析。同时,大家得出的结论“论胆大勇猛,武松胜过石秀;论心细和思维缜密,则武松不及石秀”,本人也十分赞同。
天伤星行者武松
不过,我发现,在所有的论据当中,大家都忽略掉了《水浒传》原文里面石秀一段十分重要的经历。为什么这段经历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反映出石秀的综合实力,也反映了梁山领导层对石秀综合能力的认可。
石秀好友病关索杨雄
下面就来补充一下,并从这个角度对武松和石秀进行一个对比。
在征方腊之战中,梁山军打下丹徒县后,兵分三路,继续向方腊占领区推进:之一路宋江率领,军师吴用,攻打常州、苏州;第二路卢俊义统帅,军师朱武,攻打打宣州、湖州;第三路是水军,沿长江而下,攻打江阴、太仓,直至收复沿海各地。那么,水军统帅和头领是谁?统帅当然是混江龙李俊,头领也是张横张顺兄弟、阮氏三雄、童威童猛兄弟等7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宋江给水军队伍里增派了拼命三郎石秀和玉旛竿孟康两位
杨雄之妻潘巧云私通和尚裴如海
头领。孟康在梁山上的分工是“掌管专工监造大小战船”,划归水军去管理和维修战船,无足为奇,让人感觉特别的是,石秀本为十员步军头领之一,却被安放到水军里面,而且排名在李俊之前。从排名顺序,以及“宋江即差李俊等八员,拨与水军五千,跟随石秀、阮小七等,共取水路”的描述来看,要么石秀才是水军统帅,而李俊只是副统帅;要么李俊依然是统帅,而石秀是军师,就如吴用是宋江一路军的军师,朱武是卢俊义二路军的军师一样。但作为军师,石秀又有不同,吴用、朱武虽各为一、二路军军师,但在排名上绝对不会逾越宋江、卢俊义,而石秀排名竟然在李俊之前,说明其职责又比军师还高。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
为什么石秀被作了这样的人事安排?《水浒》没有交代原因,也没明确指出石秀和李俊二人的分工,那只能由我们读者自己揣测:除了胆大心细,一身好武艺能够冲锋陷阵之外,是不是还因为做事尽职尽责,能谋善断,且具有能屈能伸,能高能低的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
行者武松
而石秀确实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沿海征战过程中,李俊数次离队面见宋江,汇报行动和战果、请示命令等,甚至在攻打苏州时,李俊直接就被宋江和吴用留下,且从水军中抽调了童威童猛,协助攻打苏州。李俊离队期间,水军实际统领就只能是石秀了,他率队继续进军,收复了常熟、昆山等地,最后与宋江在苏州会师。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
对于石秀的综合能力,李卓吾有中肯的的评价。他说:“拚命三郎是个汉子,一刀两段,再无葛藤。却又翟霸,所称智勇足备者非耶,杨雄一见便认他为弟,亦自具眼,到底得他气力。豪杰相逢,多是如此。若是道学先生,便有多少瞻前顾后。”
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
由此可见,石秀的综合能力在梁山上是被认可的,是梁山上除吴用、朱武之外的第三军师人选(入云龙公孙胜是与吴用并列的是“梁山掌管机密军师二员”之一,但在参赞军机上没任何表现),且具有统帅方面军的能力。石秀上应“天慧星”,“秀”具有聪明的意思,可谓是人如其名(号)。对于石秀的任命,我们会在之一时间感觉到意外,但稍微多想一下,就觉得在情理之中,并且由衷佩服宋江和吴用善于识人、用人。
拼命三郎石秀
那么问题又来了:将武松代替石秀统帅水军或者担任水军军师,是不是能够胜任?恐怕未必。武松武艺超过石秀,但在谋略和统帅部队能力上肯定不及石秀,虽然心细胆大,但头脑之冷静也不及石秀。再来考察梁山上其他将领,我们发现,除了吴用、朱武等少数人,还真没有人能够代替石秀去辅佐李俊或统领水军。
至此,对于“论胆大心细加勇猛,石秀和武松谁更胜一筹”这个问题,答案就很清楚了。
石秀助杨雄杀了潘巧云
论勇猛,当然是武松更胜一筹。论胆大心细,石秀要高于武松一个档次。其理由是:
一、景阳岗武松打虎并非主动行为,而是酒后大意加上逞强,侥幸心理占了上风
景阳岗武松打虎经历了三个阶段。
之一阶段:武松酒后欲过景阳岗,店家告诉他,官府有告示,景阳岗上出现猛虎已伤多人,晚间不可过岗,白天过往客人要结伴成队。如今已近黄昏,过岗有生命危险,莫不如在店内住下,明天与其他客人结伴而行。武松大笑道:我是清河县人,在这景阳岗上走过几十遍,从没听过有老虎这一说。你留我住店,莫不是要谋我钱财?
第二阶段,武松前行不久,看到一棵大树被刮去树皮,露出白茬,上面写了字,还是告之岗上有虎,白天过往客商要结伴而行,晚上不得过岗。武松把它理解成是店家在搞鬼,是利用老虎恐吓客人,好把客人留在店内住宿。所以他依旧前行。
第三阶段,武松在山神庙的大门上,看到了官府张贴的正式通知,内容和店家说的一模一样。至此他才相信景阳岗是真的出现老虎,而且已经伤了多人。武松本想返回酒店,又恐怕被店家耻笑。只好借着酒劲儿硬着头皮上山,结果真就遇到了老虎。
从以上过程不难看出,在前两个阶段,武松根本就不相信岗阳岗上有虎,所以才一意孤行。待到了第三个阶段,想返回又不好意思,怕丢了面子,只能抱着侥幸心理,加上喝酒壮胆,这才上了景阳岗。所以可以判定,武松胆大勇猛是真的,心细却欠缺。
二、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胆大勇猛有余,心细仍是欠佳
武松醉打蒋门神后,被张都监请到家中,当贵宾款待,声称要把他引作亲随,又要把养娘玉兰许配给武松。他就没有细想,蒋门神本是地方一霸,没有地方势力做保护伞,怎么可能在此为非作歹。而张都监作为当地权贵,无缘无故把他这个罪犯待若上宾,肯定有其缘由。可惜这些细节都被武松忽视了,轻而易举就上了张都监的圈套。
等到武松在飞云浦杀掉了劫杀他的四个杀手,再返回鸳鸯楼,又是控制不住情绪,不仅杀掉了蒋门神和张都监张团练,而且把他全家十多口都灭了门。这就显得有点过火了。所以武松是个不善于控制情感的人,勇猛有余,心细不足。
三、石秀遇事不慌,善于把握分寸,处理事情稳妥又可靠
在杨雄家,石秀是屠宰作坊的负责人。有一次他出外买猪,三天后回来发现铺店不开,肉案砧头都收拾起来,刀仗家伙也都藏了起来。他心中暗想,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杨雄哥哥整天忙于公事不在家,必定是嫂嫂见我做了几身新衣服,有人搬弄口舌风言风语,又见我几日不回,想是疑心,不想让我做这个买卖了。我也休等他言语出来,自己先辞了回乡去罢。
见到石秀收拾行李要走,嫂嫂潘巧云的父亲潘公才上前劝说。原来是潘巧云死去的前夫到了祭日,家里要请庙里的和尚来做功德,所以才把作坊的家巴什都收拾起来了。从这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石秀是个心思缜密的有心人。
四、当发现嫂嫂与和尚私通,石秀反被污陷。他暗中埋伏在后门杀掉奸夫和尚,为哥哥杨雄伸了冤。
当发现嫂嫂潘巧云与和尚私通后,石秀反被潘巧云污陷,杨雄不明就里,一气之下拆除了屠宰作坊的案板。石秀看到就明白了,他埋伏在后门,杀掉了前来与潘巧云私通的和尚,并扒下和尚的衣服给杨雄看,杨雄这才恍然大悟。石秀接着提出把嫂嫂和丫环骗到翠云山上对质的计谋,在丫环提供的证据下,潘巧云只好承认,她为了方便与和尚私通,才污陷石秀,以达到赶走石秀方便她做坏事的事实。
通过这件事再一次证明,石秀做事胆大心细,稳重又果断。
在勇猛方面,石秀只身一人,在大名府探得官府要在午时三刻斩首卢俊义。当时再回梁山汇报已经来不及。为了保护卢俊义不被杀害,石秀在楼上大喊一声“梁山泊全伙在此!”只身跳楼救下卢俊义。从而保住了卢俊义性命。从中看出,在关键时刻,石秀有勇有谋,勇于牺牲自己,为保住卢俊义立了大功。
总结:
通过武松与石秀为人做事的对比,足以看出。在勇猛方面,武松超前于石秀。但在胆大心细方面,石秀是超前于武松的。俩人之所以有此区别,皆缘于脾气性格不同,所以才有如此差距。
石秀是天生的刺客,谍报人员。有勇有谋,面对兄长的误会和嫂子的污蔑,冷静处理。三打祝家庄,乔装打扮,全靠他探听到出去的路和机关。实在紧要关头,他也能孤身劫法场,与卢俊义同生共死。
武松很多时候都是逞英雄。比如执意上景阳冈,运气不好就成了老虎的分泌物了。血溅鸳鸯楼,杀得兴起,一个不留。酒醉被一条狗追得落水。唉!论脑子,他有时候也不够用。
拿石秀和武二郎相提并论,我就呵呵了。
拼命三郎石秀,这家伙是个什么东西,什么货色,大概读水浒读得浅,浅尝即止的人,才会觉得他侠肝义胆,为朋友两肋插刀,“胆大心细加勇猛”罢。
而读《水浒》得深的人,自然另有一番体悟。
上世纪,浙江出了一位文学大师,作家,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名叫施蛰存。他出生在杭州,生活在上海,他的的妹妹施绛年,就是戴望舒著名的《雨巷》里,那个撑着油纸伞,像丁香一样结着愁绪的美丽姑娘。
话说施蛰存此君,博学多才,兼通中外,他读毕水浒,就专门写过一部《拼命三郎石秀》,用心理旁白的写法,把石秀和潘巧云之间,石秀身体上,心理上,那点肮脏的破事写得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没看过的朋友大可找来看一看。
其实也不能怪读者读书不细。
老版水浒初写石秀姿态,就已经交代得相当清楚,尤其石秀初见潘巧云那一段描写,着墨颇多,随着一个色迷迷又自惭形愧的变态佬目光游转,目光的主人石秀也跟着跃然纸上。可惜新版大概觉得措辞不雅,有了不少删节,不光少了细节韵味,更祛除了施耐庵先生的巧妙笔意。
石秀和时迁,一路人。所以才走到一起,投梁山。晁盖听罢他们的事迹,一声喝令:“推出去斩了。”
这其实就对了,像题主拿他和武二郎相提并论,真是没得污了打虎英雄的名头。
石秀和武松非常相似,遇事冷静,武艺高强,心细沉着,而且也勇敢讲义气。但单从武艺上讲和武松不是一个档次,很难想象他他如果经历了武松的一切他还能活下来。武松的江湖经验比他丰富,也更老道。因此可以说石秀是弱版的武松。
水浒好汉石秀的结局?
石秀,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人氏,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蓟州卖柴度日。路见不平,便要舍命相助,外号“拼命三郎”。在蓟州街头因打抱不平与杨雄结拜为兄弟。石秀做了梁山第八名步军头领,与杨雄驻守西山一带,梁山好汉排座次时第三十三位。在征讨方腊时战死,死后追封忠武郎。
燕青与石秀谁厉害?
燕青与石秀,燕青厉害,燕青掼跤很厉害,会使弓弩,近战远战斗比石秀厉害。
石秀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梁山108将之一,祖籍金陵建康府,江南人氏,外号“拼命三郎”。石秀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蓟州卖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艺,为人机智又爱抱打不平。石秀在蓟州街头与杨雄结拜为兄弟,后来成为梁山第八名步军头领,与杨雄驻守西山一带。在征讨方腊时,被方腊帐下大将庞万春射杀,死后被追封为“忠武郎”。他的英勇事迹《智杀裴如海》《大闹翠屏山》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燕青比石秀厉害,燕青是天罡,石秀是地煞。
燕青是我国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形象,绰号“浪子”,直隶大名人(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原是卢俊义的心腹亲随,会吹箫唱曲,又射一手好箭,有百步穿杨之功,平方腊后,燕青感于政治纷争复杂难测,便独自隐退。
这种不好说,作者也没有明确过武力的排列。燕青身怀绝技,精通各类兵器,也会相扑,甚至也会乐器。石秀外号拼命三郎,也是勇猛无比 如果论记忆,燕青比是秀强的多。如果论武力,我估计两人打成平手
水浒传石秀结局解析?
关于石秀怎么死的这个问题在作品中可以找到答案,首先他进入梁山之后曾经立下许多的功劳,不管是在攻打祝家庄的时候,还是在救回卢俊义的时候,他都是出力更大的人,也是功劳最多的人。但是不久之后宋江就同意了招安,而他们的生活也开始发生改变。
石秀其实是一个没有太多想法的人,他重义气也重感情,一切都听从了宋江的安排,然而却没有想到最后竟然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石秀的主要事迹概括?
拼命三郎石秀,本是一位卖柴度日的流浪汉,好打抱不平,流落蓟州期间与杨雄结义,后与杨雄诛杀裴如海、潘巧云,一起投奔梁山。受早年生活经历的影响,石秀擅长乔装侦查、渗透破坏,曾在三打祝家庄、潜入大名府营救卢俊义时立下大功。
一是跳楼劫法场。这是石秀最著名和最有价值的事迹,为了救出被押赴刑场的卢俊义,从楼上跳下,不惜以命相博,成就了梁山好汉的名声。
二是智杀裴如海,为了结义杨雄,设套杀了奸夫。
三是大闹翠屏山,四是二探祝家庄。
石秀的主要事迹是开创了宋代著名的江南红剧,并为其作品《夫妻反目》创造了胡琴——一种特制乐器。
这些艺术成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石秀是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和音乐家,他独具慧眼,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撰写了反映人民生活的《夫妻反目》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在表演和剧本创作上勇于探索,独辟蹊径,为江南红剧提供了标志性的贡献。
他还创造了胡琴,为戏曲音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石秀的事迹不仅仅是对戏曲艺术的推动,更是深刻反映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成为后人学习借鉴的典范。
石秀主要事迹是官渡之战投降曹操后,立志保全家族,率领家人迁往荆州,历经艰辛,最终成功定居并开垦荒地。
石秀在荆州期间勤劳耕种、富裕家庭、勇敢捍卫家园,被誉为江南荆襄之福。
他的主要事迹概括为:官渡之败后迁往荆州,勤劳耕种,勇敢捍卫家园,使家族得以安居乐业,并被誉为江南荆襄之福。
石秀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江南人氏,自幼父母双亡,流落蓟州卖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艺,又爱打抱不平,外号“拚命三郎”。在蓟州街头因打抱不平与杨雄结拜为兄弟。
三打祝家庄,石秀故意让孙立捉住,混入庄内作了内应。
卢俊义被困大名府即将杀头,石秀一人跳楼劫法场,救了卢俊义的性命。因为不认识城中的道路,被梁中书所拿,与卢俊义一同被打入死牢。梁山人马攻打大名府后救出石秀、卢俊义。石秀做了梁山第八名步军头领,与杨雄驻守西山一带,梁山好汉排座次时第三十三位。在征讨方腊时战死,死后追封“忠武郎”。他的英勇事迹《智杀裴如海》、《大闹翠屏山》、《探祝家庄》等通过评书、戏曲等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石秀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石秀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msdr/1651.html发布于:2024-08-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