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争文学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战争文学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被列为世界之一名著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相比,哪个文学成就更高?

《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在文学成就上,既有可比之处,也有不可比之处。

《战争与和平》是以鮑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全方位地展现了十九世纪初,俄罗斯卫国战争期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状态。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构成了一幅场景宽阔、宏大、壮丽的史诗画卷。

战争文学作品(被列为世界第一名著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相比,哪个文学成就最高?)

《红楼梦》借以不可考的地域邦国时代为背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主线,以宝黛钗的爱情贯穿全书。通过对人物、场景、语言、情节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示出的是一种似真似假、似小似大、似喜似悲、似梦似幻、千姿百态的社会图画。

就这方面来讲,二者各有千秋,艺术成就都是顶级的,说谁高谁低,肯定是有争议的。

可在另一方面,二者就完全没有可比性了。

因为《战争与和平》这幅画卷,是表达作者真实思想意志而创作出来的“真画”;而《红楼梦》这幅图画,并不是表现作者的真实思想意志,是“敷衍”出的一幅“假画”。把《战争与和平》这幅画翻到背面,完全是空空如也一张白纸;把《红楼梦》这幅画翻到背面,则是一幅比《战争与和平》描绘得更加宽广、宏大、壮阔的巨幅史诗画卷,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的思想意志。

这幅“画卷”以明末清初一百多年的真实历史为背景,铺展开来,以朱姓的发展为主线贯穿了中原王朝五千年的兴亡史,辅以起源于东北的肃慎到满清的三千年历史,以正统的观念,悲悼的形式,千变万化的隐写笔法,表现了作者浓厚的民族情结。

所谓“字字读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体现的就是怎样把“白骨如山”的故事,隐藏融入到“风花雪月”的表面故事之中。

《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世界之一名著,人人都能看懂,而《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包括托翁在内,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看懂其中一二。

红楼梦,只有在上千年农耕文化环境中才能得到如此高的抬举。

此书为骚情的文人提供了更大的矫情空间。

文人矫情骚情是有历史性的。

外国课本描绘红楼梦的故事梗概:高墙大院内,世袭贵族家一个 游手好闲吃饱了撑的闲的蛋疼的 *** 与一帮少女打情骂俏的故事。

红学家把历史的、哲学的、社会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所有能想到的元素都与红楼梦和曹雪芹扯到一起,多数人认为曹雪芹就是贾宝玉,以贾宝玉的人生经历,能有那么高那么大的格局吗?

过度吹捧红楼梦,应该与文人的特点紧密相连,上千年的科考,考的都是八股文,八股文就相当于今天高考当中的作文,历史上的考试制度是从来不涉及自然科学的,更不涉及工程类的科学,上千年考试制度将所有从事智力活动人的思维都集中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推敲和构造上。两千年的农耕文化,再加上上千年八股文的考试制度,造就了今天文人哼哼唧唧无病 *** 娇柔造作虚张声势卖弄文笔装腔作势矫情骚情的庞大基因。什么逻辑、体系、严谨、自然、工程、科学的元素,基本不在文人的素养与视野内,农耕文化狭窄的视野绝出不了杰克伦敦、海明威、斯坦贝克等这类对自然有着深刻理解与体察的作家,所以古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见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造就了我们文化当中对自然缺乏认知与敬畏的习性,少了自然这个最重要的维度,所有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视角都是坐井观天。

肯定是三国的历史价值更高,但三国演义内涵的时间和社会场景跨度过大,难以想象一个作家对其真实度把握的程度,而施耐庵的水浒传就不同了,水浒传所有故事的描绘都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总体,从底层到上层,基本描绘的体系性时空的连续性可靠,所以水浒传除了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外,起码基本内容还是靠得住的,最重要的,他是历史当中真实的一段存在。

反观红楼梦的格局,仅从一个完全生活在封闭系统里的公子哥儿贾宝玉和一帮丫鬟 *** 关系的角度,来透视整个历史和社会,这是不是有点扯淡的事情?

红楼梦有一点是非常值得人尊重的,就是曹雪芹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仅写了一部书,而且没有写完,所以在文笔方面达到的登峰造极地步,确实令其他小说难以忘记项背。

贾宝玉三岁多的时候,元春就教会了他上千字,常见的古诗基本都己通读,所以曹雪芹的语文底子原本就异常的厚实。

果断选《红楼梦》。不能泛泛地说“文无之一”,通过关键指标比较,可以得出答案。

两者都是鸿篇巨制、顶级名著,角色设定都是四大家族。《战争与和平》是以现代性的视角展现社会变迁、豪门衰落,《红楼梦》是以古典视角奏响勋贵家族的挽歌。

《战争与和平》的主要优势:

一是以具有世界影响的法俄战争为背景,描写社会历史的广度、视野,远远超出《红楼梦》。

二是以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家国情怀为基调,浩荡之气纵横。和《红楼梦》里的脂粉气相比,更为积极向上。

三是以宗教救世为思想底色,能够在西方国家读者中提分不少。就世界范围内的接受程度而言,远远超出《红楼梦》。

然而,以上三点,远远不足以使《战争与和平》成为世界之一名著。在当时的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是足以与托尔斯泰比肩而立的文学巨匠。就算在托尔斯泰自己的三部长篇里,《战争与和平》也不敢说能排之一。知识分子群体中,更为推崇的是其他两部篇幅略短的作品。在欧洲为俄国赢得文化地位的,恰是《安娜•卡列尼娜》。

从以下五个方面比较,处于中国文学金字塔顶尖的《红楼梦》,远超出《战争与和平》:

之一,从布局结构看,《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是一个嵌合精巧的整体。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如果把某个部分单独拿出来,简直没法读。这比《战争与和平》断代式的结构,要精致太多。

第二,从人性洞察的深度、人物刻画的精度看,《红楼梦》精细入微。甚至连打酱油的小人物,都有多个写得波澜壮阔。

第三,从情节悬念看,《红楼梦》起转承合之间,有着无数隐晦曲折,非深读细品不能领会,且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答案。相比较而言,《战争与和平》单纯直白。

第四,从文化含量看,《红楼梦》的深层底色是道释儒三种文化源流激荡交汇。遍布各章的诗词曲赋,是中国数千年文学传统的高品质展现。

第五,从挖掘空间来看,对《红楼梦》的探究、诠释经久不息,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就文学成就高低的比较而言,《红楼梦》占据优势的几个指标更为关键。

每一部文学巨著,都根植于所在国度的文化底蕴。中国悠远深邃的传统文化,远远超出沙皇俄国,这是两部巨著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

文无之一,拿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相比,谁的文学性更高,这真是个有难度的问题。

关于风格

虽都讲四大家族,但前者是以十九世纪拿破它对俄卫囯战争为背景,一个国家民族史诗般的恢宏泼墨巨著,后者为十八世纪清代一个家族衰亡史,见微知著的细腻白描。

它们的风格借用一个比喻,若二书为歌曲,则前者要关东大汉,铁板琵琶粗门大嗓歌大江东去,须二八娇娥,执牙板清音婉转吟杨柳岸晓风残月来。

在世界上的影响

论二者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即便是最苛刻的评委,《战争与和平》入选世界名著前十天,也是毫无争议。

《战争与和平》使人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

而《红楼梦》则不然,一个贵族公子和众多美女的爱情故事,大抵是局外人的评判,远不及其他三部中《水浒传》和《西游记》的影响广泛。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红楼梦》的不伟大。作为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一部天才之作,国人要理解喜爱它,单说其中的诗词歌诔等,都得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才行,对于外国非汉学研究者来说,文本理解的难度相当的高,难以阅读理解它,评价不高太正常不过了。

关于文学洐生领域

《战争与和平》也不是就是一本书,改编成影视剧那么简单。诸如"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使他们发狂。"等金句早被世人奉为圭臬。

不过相比之下《红楼梦》就丰富复杂多了。自问世已来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红学”,不论版本研究,作者身世,影射的历史,还是风俗考据,建筑,戏曲,美术,经济,……都能从这部堪称宝藏的书中找到收获。

从月脾年画到民间俗语流传,《红楼梦》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堪称经典之一。看稀奇叫刘姥姥进大观园,人要是泼辣会被叫王熙凤,身体不好又多愁善感,那一定会说她林妹妹,至于感叹人世沧桑,总要用到这句: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些都证明了《红楼梦》的文本影响之广泛和深入。

关于美学和文学技巧

《战争与和平》的叙事结构,缺乏悬念和多维空间结构,基本上以时间推进故事的发展,显得比较单一。

书中有五百多个人物,则要比《红楼梦》的三百多人要多些。大手笔的战争场面描绘,亦是文豪天才手笔,比起《红楼梦》大观园的空间转换,堪称乾坤大挪移气派。

关于主题

二者的英雄主义和女性女主义各有千秋,也有共性。《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和安德烈在战场相遇后,关于战争生命爱情等探讨非常深刻而宏大。所谓战争与和平,终归是为了和平,为了爱,为了爱情。

奥黛丽赫本版的《战争与和平》最受人欢迎,仅管因之被人诟病把战争片拍成了爱情片。

生命和爱情亦是文学共有的永恒母命题,实在高下难判。曹公所写宝黛绝恋凄美动人,托尔斯泰笔下娜塔莎以波澜壮阔战争为背景的爱情,荡气回肠,读者在着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感受到颤栗和震撼:

"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正如英国作家朱利安·赫胥黎,如此评价它说:

"人们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不再是原来的人了。仅凭《战争与和平》这一部作品,托尔斯泰就可以雄踞世界文坛的奥林匹斯山巅。"

关于阅读体验

不少人觉得《红楼梦》是入门容易读懂难的经典,而《战争与和平》更是令无数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名著。对国人而言,书中人物的俄国名字太长,又有昵称,还有大段的灵魂独白,不花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实在难以啃完……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举世公认都有价值。中外文学皆有鸿沟,在下无才难排座次。论国内影响力,四大名著的《红楼梦》绝对排在首次。做为古典文学的颠峰之作,红派学者和史学界不断挖掘其潜在价值。这部旷世奇书热度历经几百年热度不减,受到红粉追捧和文学爱好者的厚爱。

由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偏见至今未有改变,在世界影响力上列夫丶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影响力大于《红楼梦》。它以俄法战争为背景,是史诗性的恢宏巨著。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俄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人文凭低,

不敢胡言欺。

二部皆精品,

谁能超奇迹?

1931年到1936年抗日救亡的文艺作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一大批抗日救亡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救国军歌》《热血歌》《毕业歌》《前进歌》《五月的鲜花》《救亡进行曲》《松花江上》等。1936年秋,在西安任省立二中国文教员的张寒晖创作了著名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唱到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人们争相传抄传唱,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都热泪盈眶地高唱这首思乡怀亲、驱寇救国的抗战歌曲。

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这首歌与《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成为激励国人抗战决心的有力武器!

抗日战争的作家?

1.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生于湖北黄冈浠水,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新诗集《红烛》、《死水》。

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近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曾用名臧瑗望,笔名孙荃、何嘉,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品《难民》、《老马》、《有的人》。

3.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小说家,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中,《小二黑结婚》被茅盾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有才板话》被茅盾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

4.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他博学多能,学贯中西,曾任西南联大、暨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文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和《宋诗选注》、《管锥编》等。

5.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白洋淀派”创始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6.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著名小说家。抗战时期开始了文学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中篇小说《狠透铁》;散文特写集《皇甫村的三年》和《柳青小说散文集》等。

7.杜鹏程(1921-1991),主要作品《保卫延安》,是我国之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

8.李季(1922-1980),主要作品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9.曲波(1923-2002),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传奇色彩。

10.罗广斌(1924-1967)、杨益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

徐柏容,50年代先后参与天津人民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创建,并先后主持二社编辑工作直至离休。其后担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高校编辑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等。国务院从1991年起授予终身 *** 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学者,国家更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授予纪念牌的“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

有关二战的书?

二战类的书籍有很多,例如《第三帝国崛起》《闪击波兰》《燃烧的法兰西》《巴巴罗萨行动》《决胜斯大林格勒》《风雪莫斯科》《保卫列宁格勒》《基辅大合围》《偷袭珍珠港》《鏖战中途岛》《血雨腥风战瓜岛》《重返菲律宾》《西西里大反扑》《兵临诺曼底》《反攻柏林》《铁血冲绳》《广岛上空的蘑菇云》等等,上面这些书基本上描写的都是二战时期的战争场面,大家或多或少都已经了解过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争文学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战争文学作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msdr/81062.html发布于:2024-11-29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24人围观)
网友昵称:隔却山海
隔却山海V游客 沙发
2024-11-29 12:18:55 回复
,有“诗体小说”之称。6.柳青(1916-1978),原名刘蕴华,著名小说家。抗战时期开始了文学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地雷》、《牺牲者》;长篇小说《种谷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