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长征的原因及时间?
长征原因由搏古,李德左倾线,在湘江遭到 *** 军队围追堵截,红军由8万多人,最后只剩下3万多人,损失惨重。即湘江之战。为挽救革命,挽救红军,以毛主席为领导红军被迫北上长征。于1934年7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6年11月到达甘肃会宁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七律长征有关资料?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 *** 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 ***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全文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则.长征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 *** 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七律•长征》是 *** 的著名诗句。它歌颂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
内容如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表现了红军的不怕困难,英勇顽强。体现出长征过程的艰辛,更是表现了 *** 军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主要内容: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 *** 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qcrw/2193.html发布于:2024-08-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