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手下强将如云,却只有这三位堪称猛将,都有谁呢?
1、历来的开国帝王,无不手下猛将如云,但若细究起来,其实许多根本就不属于猛将范畴,而应属于统帅。比如朱元璋手下之一将的徐达,率军东征张士诚,扫平漠北,但他的身份其实是司令官,也可以说是元帅。
2、他们功勋卓著,地位很高,曾为朱元璋剿灭群雄、平定天下立下大功,却又都不约而同地在朱元璋称帝之前死于意外。这两位大将,一位叫邵荣,一位叫朱文正。邵荣,是与朱元璋同时起兵于濠州的著名将领,在红巾军中的地位非常高。朱元璋手下早期的三大将,徐达排在第二,常遇春排在第三,而之一就是邵荣。
3、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这个时候也来到了朱元璋身边,成为一名将领。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朱文正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可后来的洪都保卫战中证明了他——是一个略不世出的军事天才。
4、说到明初猛将,自然离不开徐达、常遇春、汤和、蓝玉等人,然而有一场决定着朱元璋生死存亡的一战,却并非是这些大将所为,而是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亲大哥朱兴隆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亲侄子。朱元璋起兵之后,朱文正就跟着朱元璋东征西战。
5、隆庆帝虽知名度不高,但却是个灵活务实的好皇帝。他重用一代名臣张居正,面对错综复杂的棘手局面,采取了正本清源之策。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手下有哪些大将(有名的),性格如何,分别死于何时?_百...
1、朱元璋手下有六大名将,称为六大国公。徐达:明代开国之一武将,配享太庙,位列功臣榜之一,用兵如神,多用谋略,生前封公,死后封王;对朱元璋极为恭谨,在外交战,每策必报朱元璋。朱元璋以其功高谋深,命其便宜行事。病死,后代公侯颇多,贯穿有明一代。
2、徐达 (1332年—1385年),他戎马一生,善于治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之一功臣,死后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也是早年追随朱元璋的,能力也是一般。
3、常遇春常遇春,南直隶凤阳县怀远县人,元末杰出的红巾军将领,著名的明朝开国元勋。元顺帝跟随朱元璋十五年,自称前锋,杀敌作战,尝遍天下百姓数百人。军曰,此常数十万,正式来中书平章军务,封湖北为国公。洪武二年死于军中,追开平王。常遇春的勇猛在明军体系中是无与伦比的,但有时又显得有些鲁莽。
4、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 ,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明朝开国的著名将领、谋臣。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曹国长公主就去世了,父亲李贞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二年之后才在滁州见到舅舅朱元璋。
5、徐达:“淮西二十四将”之首,“明初六国公”之一“魏国公”,“洪武元年三大将”之一“征虏大将军”。先后统军攻占集庆(南京)、河南(洛阳)、大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同时征服过四大古都的名将。
朱元璋手下的大将
1、傅友德(约1330-1394)明朝开国名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
2、朱元璋手下大将排名分别是: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廖永忠。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汉族,中国明朝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
3、朱元璋手下大将包括:徐达、汤和、吴良、吴桢、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郑遇霖、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德兴。
朱元璋手下大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朱元璋手下大将蓝玉结局、朱元璋手下大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qcrw/3383.html发布于:2024-08-1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