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赫茨伯格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赫茨伯格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赫茨伯格和明茨伯格是同一个人吗?
不是同一个人,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1923年-)美国心理学家、管理理论家、行为科学家,双因素理论的创始人。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国际管理界,加拿大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的角色是叛逆者。他是更具原创性的管理大师,对管理领域常提出打破传统及偶像迷信的独到见解,是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什么?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叫激励保健理论,是指将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因素,人们认为这种因素存在是应该的,缺乏时就会不满意,也就是必需品;另一类是激励因素,人们认为这种因素存在会让人更满意,缺少的时候也不会不满意,相当于加分项。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
赫茨伯格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
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
赫茨伯格将什么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下列几项因素:
1、 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2、工作上的成就感。
3、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4、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5、职务上的责任感等。这种因素是积极的,是影响人的工作动机并长期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职工工作动机的源泉。
据此,赫茨伯格认为,为了增加“激励”因素,提高生产率,需要用“工作丰富化”的管理 *** 来取代“流水作业线”的生产程序和管理 *** ,这样可以减少工人的不满情绪, 降低旷工率,提高产品质量。
该理论认为:
1、产生激励的因素:挑战性工作、成就、增加工作责任、赏识。
2、不产生激励的因素:工资、改善人际关系、良好的工作条件、地位、安全。
该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不是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满意,而是没有不满意。 和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不同,赫茨伯格认为低层次需求的满足,并不会产生激励效果,相反,其只会导致不满意感的消失。
扩展资料:
理论来源
1950年代末,赫茨伯格在匹兹堡进行研究发现: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因素(例如:挑战性的工作、认可、责任)使职工感到觉得满意;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因素(例如,地位、工作安全感、薪水、福利)使职工感到觉得不满意。
前者被赫茨伯格称作激励因素(Motivational Factors),后者被称作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
赫茨伯格和科尔伯格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赫茨伯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赫茨伯格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shcs/4039.html发布于:2024-08-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