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知我者谓我心忧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知我者谓我心忧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出处】《黍离》——先秦:佚名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这是什么样的意境?你有过这种体会吗?

三十多年前,我住在前夫厂里(县木器

[知我者谓我心忧]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什么意思?

厂)。前夫几乎每天一小醉,三天一大醉。每次都是夜深人静才回厂,便在厂外高声大叫我的名字。为了不影响别人睡觉,我厚着脸皮找厂领导起床开厂大门。数次后领导不满道:用心管好你男人,多上班少醉酒…我沉默无语!

前夫表姐在县公安局任会计,厂领导安排我做零工,每天一元二角工资。职工家属几乎都来自农村。其中有五个家属不经领导同意,自行抢干零活。她们边做活边骂:凭啥要照顾我做活,是厂长的儿媳还是情人…我沉默无语!

再婚后,他看我儿子横竖不顺眼,总是背后说东道西,当面不言不语,儿子有时还误解亲妈不如继父好。为了家庭和睦不被邻里欺,我只能沉默无语!

他常常近中午从茶馆回家,着急忙慌(因没吃早饭)地整好饭莱,不顾我是否喂完猪,他独自饮酒吃饭,等我上桌他已吃过准备睡午觉。到了傍晚,他弟总是饭后来我家院坝坐着,他便陪弟一边抽着土烟一边聊张家长李家短,没考虑是否吃夜饭。我把猪完整饭吃已晚上八、九点了。看在眼里恨在心头,我依然沉默无语!

生活中无数的沉默无语,正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切身体验。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个人理解为,懂我心思的人知道我心里的忧愁,不懂我心思的人埋怨我到底还有什么所求!在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皇帝,他荣华富贵后宫佳丽什么都有,他诗词书画骑马射箭什么都会,唯有懂他的人知道他的艰辛,知道他心里的苦,不懂他的人就会说,你什么都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还求什么?!比如一个姑娘长得天仙美貌,学习名列前茅,不懂她的人觉得,这么好的条件,到底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到底有什么好忧愁的!?可是只有懂她的人知道她双耳失聪,要付出他人几倍的努力才能这么优秀……所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不懂别人的时候,不要随便下结论,不要只看别人表面的风光,要深入了解才能懂得别人的忧愁。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王风•黍离》,是对那种具有较高理想并为理想奔波的人,不能得到认同的慨叹,其中的“黍离”已经成为这两句诗所表达境界的“典故”。

(昨天,我在回答关于“东篱”问答时,说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用典”的事情,那么,这个“黍离”也是一个典,出自《诗经》的典。用的比较著名的就是南宋词人姜夔的词《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即属用典“黍离”以代这两句诗所表达之境界。)

这两句诗所表达的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多,其中,屈原就是更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得不到认可,反而被当权者排挤打压,最后投汨罗江而死。屈原的精神就是这两句诗最深刻的解释。

孔子身怀治世之道,周游列国而得不到认可和重用,也是身怀同样的慨叹。

文革后兴起的所谓“伤痕”文学中有较多同类的描写。比如,张贤亮的作品中的“章永麟”等。

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些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坚守职业道德不收红包,当官的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等等,不被大家理解,甚至被猜忌,都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慨叹。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人生在世得以立足的处世态度。

也就是说,喜欢你的人是与你同道同频的人,不喜欢你的人,不要指望他们去理解或同情你。也正应了那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那些看不惯你的人,更好是远离,不作任何解释,理解你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成为你的知己。

余人不长,多和让自己舒心的人在一起,尽量远离让自己不舒心的人,做更好的自己,讨自己的喜欢就好。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无名氏《国风.王风.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和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穆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首诗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一句千古绝唱。在《黍离》中,虽然沒有明确的指出诗作背景,但在诗句中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因世事变迁而产生的忧愁,以及在旧地重游时涌现出的哀思,尤其其诗篇三章只换六字,重复三次岀现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一段颇为揭示作者内心的忧虑、悲观、哀思的情感,让后人广泛流传至今,更让人读到此处百感交集,不得不感叹:这是一首千古绝唱。

诗中“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其意告诉大家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堵的,还以为我呆在这有什么要求呢?

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吗?人生漫长的路上真正知我者又有多少呢?除了父母亲人,谁又知你心底里的伤或痛?当你风光时,你身边聚满三朋四友,围着你唱采,当你失意走向底谷时,却身边很难找一个帮你的人,知我者又在哪里?这就是生活中的真谛、现实。

所以,人生难得一知已,得一知已足矣。

知我者谓我所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什么意思?

这句诗出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在《王风》集中,题为《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原意为:了解我心情的人,认为我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情的,还以为我呆在这儿有什么要求呢!

“知我者谓我所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意思为: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这句话原诗选自诗经,选段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白话译文: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是什么意思?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意思是: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内心难过。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要寻找什么。

出处:先秦的《诗经·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赏析:

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其他都是虚无和抽象的情境,由于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欣赏者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中寻找到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知音难觅、沧海桑田的感叹,都可以借此宣泄出来。更进一步,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家,面对没有灵性却充满勃勃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真正把握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知我者谓我心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知我者谓我心忧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yyyd/5105.html发布于:2024-08-17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有 5 条评论,33人围观)
网友昵称:娇柔
娇柔V游客 沙发
2024-08-17 21:59:24 回复
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
网友昵称:前尘未谋
前尘未谋V游客 椅子
2024-08-17 14:28:22 回复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赏析: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其他都是虚无和抽象的情境,由于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欣赏者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
网友昵称: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V游客 板凳
2024-08-17 17:25:23 回复
什么寻求。这句话原诗选自诗经,选段如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白话译文: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悠远在上的苍
网友昵称: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V游客 凉席
2024-08-17 13:22:34 回复
心中惆怅;不了解我心堵的,还以为我呆在这有什么要求呢?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吗?人生漫长的路上真正知我者又有多少呢?除了父母亲人,谁又知你心底里的伤或痛?当你风光时
网友昵称:小吃貨°
小吃貨°V游客 地板
2024-08-17 21:48:08 回复
工作中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人皇帝,他荣华富贵后宫佳丽什么都有,他诗词书画骑马射箭什么都会,唯有懂他的人知道他的艰辛,知道他心里的苦,不懂他的人就会说,你什么都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还求什么?!比如一个姑娘长得天仙美貌,学习名列前茅,不懂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