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劝学的作者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劝学的作者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劝学选自?
我认为《劝学》选自《荀子》。作者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 *** 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之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说明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论述学习的内容和途径,第四段阐述学习的最终归宿。文章语言精练,设喻贴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荀子劝学的作者?
答案如下:《劝学》的作者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属于战国末期的赵国,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荀卿”,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与秦朝丞相李斯均是他的学生,《劝学》是《荀子》这部书的之一篇文章。
荀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常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十分推崇孔子的治国理念。在荀子的主张当中,最为世人知晓的,当属他的“性恶论”,从他的“性恶论”出发,强调了后天的礼乐教化对于人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性。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常常是被后人拿来比较讨论的话题。
《荀子》这部哲学著作的内容主要是荀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他人言行的一些整理或者记录。而《劝学》这篇文章是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荀子通过这篇文章,全面且系统地阐述了与学习相关的一些问题。全篇文章的结构十分严谨,逻辑非常严密,说理深入,
劝学这首诗是谁写的?
《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的代表作,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之一篇。
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
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輮以为轮5,其曲中规6。虽有槁暴7,不复挺者8,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9,金就砺则利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13,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14,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15。”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劝学》的作者是我国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与文学家荀子,荀子名况,字卿,属于战国末期的赵国,当时人们都尊称他为“荀卿”,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与秦朝丞相李斯均是他的学生,《劝学》是《荀子》这部书的之一篇文章。
荀子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常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十分推崇孔子的治国理念。在荀子的主张当中,最为世人知晓的,当属他的“性恶论”,从他的“性恶论”出发,强调了后天的礼乐教化对于人性发展与培养的重要性。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常常是被后人拿来比较讨论的话题。
劝学曲古诗人是谁?
劝学作者是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劝学的作者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劝学的作者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yyyd/62375.html发布于:2024-10-3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