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河南蝗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河南蝗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有很多蝗灾,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了?

蝗灾与水灾和旱灾并称为三大农业自然灾害。在我国历史上,蝗灾曾经多次出现,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比较少见了,但是在世界范围内,蝗灾仍然很常见,去年4月份开始,一场源自于东非的蝗灾就曾经横越红海席卷西亚诸国,直达数千公里外的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给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河南蝗灾(古代有很多蝗灾,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了?)



至今那里的人们对去年的蝗灾记忆犹新,然而今年更甚,从1月份开始,东非就爆发了蝗灾,蝗虫多到遮天蔽日,据俄塔斯社报道,2月2日索马里农业部长侯赛因·伊德发表声明,索马里 *** 因蝗虫入侵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不只是索马里,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也已宣布因为蝗虫进入紧急状态。而且监测发现这些蝗虫还正在进入坦桑尼亚,南苏丹,乌干达等国。

在肯尼亚东部,飞行器拍到有一群蝗虫,形成了一个长达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蝗虫群,犹如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覆盖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左右。还有人统计发现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可容纳多达1.5亿只蝗虫,那么保持密度计算的话这个蝗虫群的蝗虫数量将可达3000亿只,这样规模的“蝗军”是不是让人感到恐怖?置身其中,感觉周围的蝗虫简直是无边无际,飞起来的时候沙沙作响,犹如席卷天空的“虫云”。

蝗虫群喜欢随风迁移,一天可以覆盖100到150公里,所到之处将会席卷所有的植物,就连枯木枯草都会啃食掉,地上长的庄稼、蔬菜等农作物当然是它们的食谱首选,因此其所到之处,必然给农业生产带去极大危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来到当地后也很吃惊,粮农组织紧急服务主任多米尼克·布尔根(Dominique Burgeon)表示,非洲爆发的蝗灾是“前所未有的”,他呼吁国际援助来平息这场危机,蝗虫这种昆虫的繁殖力极强,如果不能有效消灭这些蝗虫的话,那么到今年6月份,这些蝗虫的数量或会增长500倍,蔓延至30个不同的国家。

不只是东非地区,南亚的巴基斯坦等国也正在发生蝗灾,巴基斯坦也于上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地爆发的蝗灾被认为是27年未见。巴基斯坦新闻部长菲尔杜斯•阿西克•阿万2月1日宣布正面临20多年来最严重的蝗灾,蝗虫成群结队,数量多达千亿只,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以应对这一威胁,目前蝗虫在靠近巴印边境的沙漠地区,数量正在增长,或将造成更大的农业损失。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也在为东非和南亚及西亚地区的蝗灾忧心,因为蝗灾很可能会造成粮食短缺等人道主义危机,他呼吁为消灭蝗灾和避免蝗灾发生地粮食短缺而紧急拨款,粮农组织负责气候和自然资源的副总干事玛丽亚·塞梅多则呼吁各国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因为“蝗虫不会等待”,只要灭蝗不力,它们的数量每天都会增长。

参考资料:

1,《环球日报》1月18日文章《恐怖蝗灾侵袭东非:单个蝗虫手指长,每平方公里1.5亿只》

2,《亚太日报》2月11日文章《东非蝗灾肆虐,令人毛骨悚然的照片流出》

3,《南方日报》2月4日文章《巴基斯坦进入紧急状态!无数蝗虫遮天蔽日入侵,27年来前所未有》

4,《上观新闻》2月11日文章《非洲爆发蝗灾,已波及印度巴基斯坦》

5,《界面新闻》2月8日文章《时隔27年再战严重蝗灾,巴基斯坦进入全国紧急状态》

原因如下:

1、现在科学分析了蝗灾形成的地形、地貌、气候、降水。如果有这样的情形发生,则及时扑灭。

2、现在扑灭的手段比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例如采用运-5运输机喷洒药物等措施,很快就消灭蝗虫。

3、现在大量养鸡养鸭,1只鸭,每天能吃2斤蝗虫,而一个地区养鸭数百万只,蝗虫都不够吃。

4、最近也不是未发生过蝗灾,如2002年入夏以来,我国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蝗虫。只是规模和过去不能相比而已。

扩展资料

蝗灾的产生原因:

1、从环境角度看,主要是由干旱灾引起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的环境对蝗虫的繁殖、生长发育和存活有许多益处。因为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土壤比较坚实,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

干旱使蝗虫大量繁殖,迅速生长,酿成灾害的缘由有两方面。一方面,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比较坚实,含水量降低,且地面植被稀疏,蝗虫产卵数大为增加,多的时候可达每平方米土中产卵4000~5000个卵块,每个卵块中有50~80粒卵,即每平方米有20万~40万粒卵。

在干旱年份,河、湖水面缩小,低洼地 *** ,也为蝗虫提供了更多适合产卵的场所。另一方面,干旱环境生长的植物含水量较低,蝗虫以此为食,生长的较快,而且生殖力较高。

同时,干旱引起爆发性迁徙,由干旱地方成群迁至低洼易涝地方。

2、生活习性

从其生活习性上看,主要是:

(1)它有群居的习性。

(2)它有很强的繁殖力。

(3)它有多食性,也就是它能吃很多种植物。

(4)它的飞翔能力很强,难于防治。

(5)它的卵深藏于地下,难于被破坏。

3、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尤其冬季温度的上升,有利于蝗虫越冬卵的增加,为第二年蝗灾的爆发提供“虫卵”;此外气候变暖、干旱加剧,草场退化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将为蝗虫产卵提供合适的产地,而且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

4、虫密过大

在中等密度的时候(每平方米25到62头蝗虫),蝗虫会排列成行,并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甚至统一地突然改变方向。在实验中,当每平方米蝗虫数量超过74的时候,有序前进的蝗群停止改变方向,而是向同一方向不断前进了8小时。在这个定义密度上,蝗群容易越过“引爆点”,从而触发蝗灾。


古代蝗灾严重,主要是以下4个原因

1.古时候大片没有开发的荒地,大片的沼泽河川和农田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不像现在这样的环境,这就为滋生蝗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2.古时候没有什么农药,除草剂之类的产品,农田里的作物都是天然无污染的,为蝗虫虫卵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温床。

3.古时候农民种地,基本上全是看天吃饭,没有现代化的灌溉设备,遇大旱天,农作物基本都是枯焦,遇到蝗虫繁殖的季节,干旱的农田就会助长蝗虫的生存。

4.古时候各地的农作物自然生长环境都基本差不多,而且相连不远,一旦一个地方爆发蝗灾,大量的蝗虫把一个地方吃完,稍微一蔓延,就可以把周边相似的农作物产地祸害,这样,短期内蝗虫数量就会更加激增,然后以点带面,由于蝗虫没有农药制约,星星之火可以迅速成燎原之势,可以很快的爆发为面积更大的灾患。


最早关于蝗灾的传说,还是在中学课本里。

美国的盐湖城遭遇了非常严重的蝗灾,农民的庄稼面临绝收的危险,幸好飞来许多的海鸥吃掉了蝗虫,盐湖城才侥幸躲过一劫,因此盐湖城也把海鸥当成城市的吉祥物。

一场蝗灾成就了一个城市,足见平时不起眼的蝗虫破坏力是十分惊人的。

美国这次著名的蝗灾出现在1877—1878年(清光绪初年),据资料记载,盐湖城地区平地爬满了厚达两英寸的蝗虫。火车爬坡时,因为轨道上的大量蝗虫油脂而无法继续前进。

美国爆发蝗灾的同时,中国也爆发了“丁戊奇荒”(1877—1878年,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

从天津以北至淮河流域各地,由大旱引发的蝗虫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残存庄稼吞 *** 光。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在奏折中言道:“二百余年未有之灾”。

这场灾害波及山西、直隶、陕西、河南、山东等省,1000余万人饿死,20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几十年后的1942年,还是因为大旱爆发蝗灾,席卷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爆发位置、原因和“丁戊奇荒”如出一辙。

至少有150万人饿死,300多万人外出逃荒,冯小刚导演的影片《1942》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的。

翻越史书可以看到,关于蝗灾的记载比比皆是,爆发的地点主要集中在现在的黄淮海地区。

这片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素来有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旱不涝收碱嘎巴的谚语,大旱之后一定会出现蝗灾已成定论。

水淹一条线,天旱一大片,由于旱灾出现是个缓慢的过程,一旦成灾,几乎千里之内都难以幸免,即使出外逃荒也很难走出灾区。

而这样的气候环境,很适宜蝗虫集中孵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的蝗虫孵化出来,形成方圆几十公里的种群,所过之处,只剩下无法啃噬的枝干,所有的叶片都被吞噬一空,造成粮食绝收。

本来旱灾已经让人陷入绝境,蝗灾属于雪上加霜,因此给饥饿的老百姓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另外蝗虫移动的速度非常快,一个小时能够飞行十几公里,纵然有人想捉它们充饥,机会也是转瞬即逝,捕捉到的蝗虫,最多能维持几天的生活,难以维持接下来一年多缺粮的状态。

现在出现蝗灾的现象很少见了,究其原因,一个是农药的大规模使用,极大的抑制了蝗虫种群的繁衍。

还有就是获取食物渠道的多样性,让饥饿彻底沦为记忆。

即使有小规模的蝗灾爆发,大家也是怀着猎奇心理去捕捉,借此机会大快朵颐,而不用担心以后会饿死人。

现在人们不再担心蝗灾,而是担心它们的种群日渐萎缩,会不会有朝一日,曾经不可一世的蝗虫成为珍稀动物,这想法虽然很荒谬,却很可能会出现的。

世界范围还是经常有的,只是国内很少有了。

蝗灾一般发生在大旱之年,因为干旱出现了大量适合蝗虫产卵的土地【蝗虫必须在至于覆盖率低于50%的土地上产卵】,所以蝗虫大量繁殖,使得环境食物不足,蝗虫群被迫集体“搬迁”,所过之处啃食禾田,破坏农业,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经过千年的发展,现代国家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灾害防治体系,在信息传递、物质传递等效率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很多灾害刚冒头就被遏制了。

比如根据种群增长曲线,以药剂杀虫、培育天敌等方式,限制蝗虫的数量在大爆发之前的数值。2014年的黄河滩寨峪村就出现蝗灾,相关部门用大网、人工/飞机喷药,很快就把蝗虫消灭。

又比如修建水利设施,减小旱灾的发生率,也能有效的减小蝗灾的发生概率和规模。

而且如今信息和物质的传播效率很快,蝗虫的天敌中出现了人类。因为利益的驱使下,有人开始捕食蝗虫,在现代人类的手段,什么断子绝孙网都有,以至于蝗灾刚冒头就被捕捉殆尽。

例如2017年9月11日,山东蝗灾,被闻讯而来的人们捕捉回去食用。【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再严重依赖于农业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为什么河南人见面先问吃了没有?

河南人见面问吃饭了没,或者吃了没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打招呼习惯方式,侧面反应出河南人热情实在的性格。

在历史上,河南曾经闹过饥荒,吃饱饭是一种很奢侈的事情。所以见面问吃饭了没,是对对方的一种关心,会让对方顿时感觉到温暖和感动。

因为民以食为天。

吃了没有,可这简单几个字包含的意义太重太沉了。作为河南人,我们勿忘一九四二。1942年,战乱下河南又逢灾年。洪水、大旱、蝗灾让河南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三百万人死于饥饿。灾年里,二三十岁的青壮年饿的走不动路,一个个拄拐像老头。灾年里,人吃不上粮食,吃树皮啃树根煮草汤来饱腹。

现在的河南,是粮食大省,是中原粮仓。

勿忘国耻,铭记先辈!勿忘惨痛历史,勿忘残酷灾年!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唯有珍惜!

中国曾受到过外来蝗灾的侵袭吗?城里的小老百姓如何预防?

蝗虫,很多地方人们都称之为蚂蚱。蝗虫是一种专门采食植物的害虫,而且它们还非常的善于飞行,具有很强的迁秽性。蝗虫最为喜欢吃的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蔬菜等。当气候反常,特别是出现干旱的时候,蝗虫就会大量的聚集并形成蝗群。当大量的蝗虫汇聚在一起形成蝗群的时候,它们的破坏力是非常的大的,能够对一个地方的农作物形成极具毁灭性的损毁,这就形成了蝗灾。

据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过800多次大大小小的蝗灾。而自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对蝗灾特别的重视,也采取了很多的防治措施来防治。

记得在2009年的时候 *** 出现了蝗灾,当时的损失也是比较大的。为了解决这个蝗灾,当时好像还从沿海地区运了几千只鸭子过去专门吃蝗虫。鸭子过去后,确实是吃了很多的蝗虫,之后蝗灾也逐渐的给降了下来。

出现蝗灾的时候,直接受损失的当地的农民。因为蝗虫吃的东西都主要是以农作物为主。当蝗虫将农作物的叶子、嫩茎杆都给吃掉的时候,作物轻则减产严重,重则直接死亡造成绝产。所以,出现蝗灾,农民的损失是更大的。

而作为在城市里面生活的人来说,蝗灾对城市里面的人影响是比较小的。首先蝗虫都是往农作物多的地方飞,也就是蝗群都是在农村间蹿行的,城市里面基本上是不会去。所以,城市里面影响不大。

中国曾受到过外来蝗灾的侵袭吗?城里的小老百姓如何预防?这个问题我分二个方面来回答。

首先,翻看我国的历史,我国是没有遭受过外来蝗灾侵袭的历史,但是我国在古代还是时常会因为防治 *** 不先进,让本土蝗虫造成经济作物较大减产,让农民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有关于蝗虫对农物危害的记载。明朝徐光名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770~476年的蝗灾记录,这294年 *** 发生蝗灾111次,所以我国蝗灾发生的频率很高的。近代影响比较大的蝗灾是2002年,我国的河南、河北、山东、天津、新疆等13省、市、县先后爆发蝗灾,造成9000万亩农作物减产。

城里的小老百姓如何预防?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那就是二个字一个是吃,另一个是抓。蝗虫在我国是害虫,但是却也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不论是香煎还油炸,都让人涶涏三尺。作为城里的小老百姓,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多卖些蝗虫回来吃。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可以组队去地头抓呀!据说,有许多地方蝗虫的价格还挺贵,可以买十几元一斤,可以额外赚取一笔收入。

曾经就有新闻报道说,某地闹蝗灾,结果知道消息的蝗虫收购商蜂涌而至,短短几天时间,当地农民就依靠抓捕蝗虫出售把粮食作物的损失赚回来了,而且还超过了粮食作物的收入。

总之,在我们这个吃货的国度里,蝗虫泛滥成灾,就是为大家餐厅多增加一道美食,所以有许多人调侃说,在我国三只蝗虫不能一块走,因为三只刚好一串,吃货们求之不得。

老百姓要自己了解蝗虫情况的分析及方案的制定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也可以认为是生态治理,主要 *** 可以归结为三种:

减少蝗虫的食物源。很多种蝗虫都吃玉米、小麦、高粱、水稻、谷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树等。因此在蝗虫发生地尽量多种植大豆、苜蓿、果树和其它林木,则可以防治蝗虫;

2)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   3)减少蝗虫的产卵地。

生物防治 

  目前采用的主要有三种:(一)保护和利用当地蝗虫的天敌控制蝗虫;(二)采用生物农药防治蝗虫;(三)牧鸡和牧鸭防治蝗虫。

化学防治 ***

很多化学农药都可以用于防治蝗虫,目前用于防治蝗虫主要有机磷类农药的马拉硫磷、敌敌畏;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绿氰菊酯等;昆虫生长调节剂,卡死克等。还有很多混配的农药,如快杀灵等等。锐劲特是由国外农药公司新开发的一种杀蝗虫的特效农药

大家好,我是头条飞哥带你看三农。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认为,蝗虫侵入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它现在在的地方是印度,印度离我们很近,如果说侵入,当然可能。但是,人家国家也不可能说不管不问吧,它在别国吃喝拉撒,那些国家的人不可能坐视不管的。他们一样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它们的,即便消灭不掉也不可能剩下很多啦。

其次,再说我们国家。就算来到咱们国家,依中国人的胃口,估计来的少啦还真的不够吃的呢。并且印度与中国接壤处在新疆和西蔵,那里天气寒冷,估计来啦也给冻死饿死啦。

再者退一步说就算能来到咱们内地,城里的老百姓也犯不着恐慌呀,那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在农田里吃东西,根本不会进城玩的啦。就算来田里,咱们人多力量大,一样消灭完它。

我是头条飞哥带你看三农,谢谢邀答


谢谢邀请,大家好!我是平安(PingAn)618,关于这个问题 ,我来回答如下。

据听老人讲,我国曾受到好多次蝗灾的侵袭,最近的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民国32年那次。当蝗灾过后,庄稼颗粒无收,只剩下光突突的工地。人们当年无饭可吃,无衣服穿。由于条件不太成熟,战胜自然灾害是非常困难的,只凭着人们的一种韧劲和能吃苦的一种干劲,与自然灾难顽强拼博斗争,但最后的胜利都是属于我们的。

至于城里的小老百姓怎样预防的问题,我想,他们是没有什么好的 *** 可以预防的,因为自古以来工作不同,城里的人们都不会干田地的农活。尤其是城里的女同志更胆小,说不定在过蝗虫时吓的连屋都不敢出 ,就别说怎样预防的问题了。

在现在若出现了蝗虫来袭,发生蝗灾的话,就不算什么大事情了,无论设备,工具,及预防技术上都是比较成熟的。战胜蝗虫灾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比打新型肺炎阻击战容易的多了。

2021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

2021发生了很多大事。列出其中五件:

1、2021年开年之初,新型冠状病毒就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全国进入紧急抗疫状态,武汉全城封闭,澳洲紧急撤侨。紧接着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疫情却又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出现爆发式的增长,随后全球进入紧急抗疫状态,直至目前全球疫情还没得到很好的控制。

2、澳大利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森林大火,山火一直延续到今年2月才因为天降大雨得到熄灭。大火燃烧面积太广、时间太久致使几亿动物死亡,30万只蝙蝠入侵澳洲,漫天飞舞,急救直升机都无法降落在医院。植被被破坏,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二氧化碳排放,澳大利亚大火,让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3、东非出现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蝗灾,蝗虫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对农作物和粮食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致使千万人基本生活和粮食供应受到影响。

4、始于东非的蝗虫,如今已经跨过红海,进去亚洲与东欧,现在向东已经蔓延到印度与巴基斯坦。

蝗虫的蔓延,目前还无法统计损失,以及将可能造成的影响。如蝗虫不能控制的话,必然会对亚洲地区的粮食生产造成影响,也许会对亚洲地区完成一定的粮食危机。

5、从去年10份开始,新的流感病毒就开始在美国蔓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200万美国人被感染,至少已经完成了12000人死亡

2021年发生了很多重要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新冠疫情的继续蔓延和变异,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紧急情况。

此外,美国国会1月6日的暴力事件、中印冲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冲突、阿富汗 *** 再次掌权等事件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同时,气候变化、科技发展和人权问题等也是2021年的重要议题。

河南经历的大灾难?

纵观中国历史,在河南省境内发生的灾难并不是很多。

可以称得上“大灾难”的事件: 一、1938年蒋某人为了阻止日本人南下华中,在花园口炸开了黄河大提,当时直接淹死和饿死的群众多达八十九万人,是日军在南京大 屠 杀中所杀中国军民的三倍,占八年抗战中中国损失的3500万人口的2.5%,而日军伤亡只有1000多人,花园口决口造成了历史上人为的一次大灾难。二、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三、1975年8月,在河南省驻马店等地区、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计60多个水库相继发生垮坝溃决,近60亿立方米的洪水肆意横流。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万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南蝗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河南蝗灾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九成九百科,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九成九百科

原文地址:https://ultrawalks.com/zzly/3279.html发布于:2024-08-15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有 1 条评论,28人围观)
网友昵称:前尘未谋
前尘未谋V游客 沙发
2024-08-15 16:18:47 回复
常会因为防治方法不先进,让本土蝗虫造成经济作物较大减产,让农民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我国从先秦时期,就开始有关于蝗虫对农物危害的记载。明朝徐光名的《农政全书.除蝗疏》统计了春秋770~476年的蝗灾记录,这294年中共发生蝗灾111次,所以我国蝗灾发生的频率很高的。近代影响比较